新版課綱的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為了適應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態度,而探究式學習的融入與實施,目的也在透過教學方式的改變,直接將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實踐在臺灣的教學現場,將學習回歸學生主導,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8課綱上路後,高中自然領域開啟了一門新課程,稱作「探究與實作」,教育部甚至將這門課放在「部定必修」,也在今年大學學測納入考題。課綱更將「探究與實作」課程共分為四個大項目與進程,分別是「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希望可以透過「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實際操作與學習的過程,提升孩子的思考、提問、探究、實作、分析及表達的能力,希望孩子可以將自己在探究與實作課程中所獲得的能力與知識,進一步的應用在生活中,嘗試解決生活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探究式學習已然成為108課綱上路後,學生必須要習得的一項必備技能、面對未來挑戰的金鑰匙。
2024年的寒假,教務處老師們也啟程前往美國加州參訪多所美國小學,並且直接進入美國教育現場了解小學課程的實施現況;在美國我們也看到了「探究式學習與實作」在教學現場的具體實踐,各校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中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探究式學習的脈絡,引導及指導學生解決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與議題,將做學問的技巧深深刻印在孩子的心中。
在康橋,探究式學習也早已深植在自然田園的教學,學生在自然老師的引導下,主動開啟了體內名為「好奇」的按鈕,孩子會不時的留意自己周遭的自然事物,發掘問題,進行假設,並在老師的課程設計與引導下協助孩子進行實驗,驗證假設,解答孩子的問題,甚至進一步將自己的發現分享給同儕,開啟孩子對自然領域的興趣與無限可能。
在自然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年級的孩子為了了解水溶液的酸鹼性,小心翼翼的用著他們小小的手,握著細細的玻璃試管,只是想要精準的完成實驗,發現不同酸鹼性水溶液在紫色高麗菜汁中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四年級的孩子在連通管實驗中,透過操作老師自製教具與設定假說的引導下,一步步的發掘連通管原理底部相連這樣一個其實很簡單、卻又不簡單的概念,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也可以看到五年級的孩子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引導下,搭配運用phyphox App以及實際動手DIY樂器的過程,觀察與發覺物體震動速度與音調間神奇相關;我們更可以看到六年級孩子,如何將月世界與太魯閣峽谷鬼斧神工的地形搬進教室中,透過流水侵蝕地形的實驗,發掘地球科學這門科目的神奇與奧秘。
田園課程一直都是康橋青山校區最受孩子歡迎的校本、社團課程,在青山我們有廣大的田園區及豐富的生態,田園老師更是常利用探究式學習的脈絡引導孩子在田園區中發掘、觀察生物的動態、感受生命在大自然生存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