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對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拿到畫筆就會忍不住到處塗鴉,聽到音樂就會開始扭動身體,喜歡觸摸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隨著孩子心智更加成熟,對於事物有更多元的想法,引導孩子對藝術感知、理解和賞析的能力變得十分重要。
在康橋的藝術課程裡,一直以「鑑賞」、「仿作」與「創作」為主要的引導目標,在實際的課程規劃上,老師在課堂上介紹大師作品的特色,透過環環相扣的提問,讓孩子細緻的觀察或聆聽作品,對整體作品有初步感知,透過與小組的交流,清楚分享自己的觀點,除了培養本身對於畫作或樂曲的分析能力,透過同儕之間的討論,相互激盪。理解大師作品的特色,仿作其風格並融入在自己的創作當中,透過這樣的思考歷程,深化藝術學習。
而在康橋發展多年且深受孩子喜愛的「青山美展」以及「藝文嘉年華」更是每學年的重頭戲。在許校長的指導之下,「學校就像是一個博物館」、「美展佈置應以學生作品為主題,並可激發其創意」。每學期青山美展重新佈展時,往往可看見孩子興奮的駐足於前,與同學分享每件作品的感想與喜悅。「藝文嘉年華」,讓孩子就個人專長或興趣在全班共同選定的主題裡發揮藝術專長,在舞台上,戴著美勞課製作的配件,每個人都是這場演出中的主角,透過班際之間的相互觀摩,藝術鑑賞力就在這一刻培養起來。
除了中、高年級每週的藝術課程之外,低年級透過生活課程的規劃也埋入了藝術的種子。統整的生活課程是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從校園生活情境出發,到田園區觀察大樹與小花、感受風的吹拂及聆聽校園的聲音,對周遭環境能覺察並感受,進而開始動手記錄動植物、製作風陀螺與沙鈴,對同儕作品能分享仿作進而創作。「我做的風陀螺,總是飛不起來」「老師,為什麼我做的手搖鈴聲音細細的跟大家不一樣?」每次的分享與對話,看到的是都是一顆藝術種子的萌芽。
在基本學習領域的課程之外,對藝術學習有更多渴望的孩子,則會從社團出發加深加廣,「進階美術」引導孩子探索多元媒材,加深各式技法,尋找更多可能性;「合唱團」訓練孩子唱歌的技巧,聆聽和聲的美妙以及站在舞台上應有的姿態;在「樂團」裡除了讓孩子多時間體會豐富的音樂內涵,更可從中學習專注力與合作默契。除了因學習到不同的能力而有成就感,更可在社團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得到歸屬感,進而提高學習成效。
藝術不取決於畫作或樂曲要多麼的優秀,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於藝術的感知。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成爲藝術家,但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對藝術的鑑賞力。期許康橋的孩子能從課堂學習的作品鑑賞與表現力,帶到自身生活中,對事物有整體的感知,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進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