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教育體制中,學生大多以年齡分班,學習和互動也以同儕為主。然而,真實人生卻非如此,無論是家庭或職場,人們都必須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交流合作。因此,異齡學習的推行,不僅能打破傳統班級的框架,更能促進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培養重要的社會技能與價值觀。
異齡學習的實踐,正契合12年國教課綱所強調的三大核心素養。透過指導與協作,高年級學生培養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學會負責任地引導與幫助低年級學生,並在過程中深化自己的學習與反思。而低年級學生在與高年級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則學習如何傾聽與表達,提升溝通互動的能力,這種真實的對話與合作,使學習不僅止於課堂,更延伸至生活。最重要的是,異齡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互相扶持的價值,從小培養關懷他人、回饋社會的態度,進而實踐社會參與的精神。
當一年級新生剛踏入小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學習內容,難免感到緊張不安。此時,「大手拉小手」活動便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項活動結合了一年級的生活課「校園大探索」與四年級的國語課「有你陪伴」,讓學長姐引導學弟妹認識校園環境,如圖書館的借閱規則、風雨操場的使用方式……等。此外,他們還會分享整理書包與個人物品的技巧,幫助低年級生更快適應校園生活。在這過程中,高年級學生培養了耐心與責任感,並學習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溝通互動;而低年級生則在溫暖的陪伴下,建立對學校的信任感,並學習與他人相處的禮儀。
游泳課對許多孩子而言,是既期待又緊張的挑戰。學校將游泳課程融入異齡學習,設計「小白帽的一封信」活動,讓二年級與五年級學生交流。二年級生觀摩五年級的長泳課程後,心生敬佩,也對游泳技巧產生好奇,於是寫信請教如何克服換氣困難、提升速度等問題。五年級生則運用國語課「在挫折中成長」的學習經驗,在回信中分享如何正向面對困難,如練習水中憋氣、調整泳姿等,並鼓勵學弟妹勇敢嘗試、克服恐懼。這樣的互動不僅幫助低年級生建立學習目標,也讓高年級生在整理與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游泳的理解,並體會助人的快樂。
升上三年級的學生面臨更多挑戰,而六年級則累積豐富的學習經驗。學校設計「長大這件事」活動,讓六年級帶領學弟妹進行「圓夢雪山」前期訓練,如登階增強肌力、長跑提升耐力,並分享登山準備經驗,如克服高山症、選擇裝備……等。此外,他們也分享學習與生活經驗,鼓勵學弟妹勇於挑戰、設定目標。這樣的活動不僅讓三年級生對未來充滿期待,也激發挑戰自我的決心;六年級生則在分享過程中提升領導與表達能力,並體會傳承的意義。
異齡學習的價值,不僅在於打破年齡的藩籬,更在於創造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環境。透過不同的互動模式,學生在角色轉換中學習到責任、同理、尊重與合作,這些都是課堂上難以學到的寶貴經驗。當學校成為一個跨年齡互助的學習場域,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人際關係,更培養了他們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關鍵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