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每天的日常裡,人們透過各種形式進行藝術的溝通與分享,無論是衣服的穿搭配色、隨意哼唱的曲調、欣賞展覽或聆聽音樂會,點點滴滴都傳達了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感與觀點。而也因為這樣,藝術的培養更需要能激發學生想像以及能促進創意與思考的教學。
十二年國教課綱以「核心素養」連貫各學習階段,重視藝術與生活環境之統整,強調藝術領域內科目間與跨領域之整合,培養學生以藝術解決問題之能力。在康橋的藝術課堂裡,藉由鑑賞與創作的引導,多元舞台的表現以及融整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結構,讓藝術更能與孩子的生活產生連結。
「鑑賞」、「仿作」與「創作」為康橋鑑賞課程的目標之一,鑑賞是對藝術有審美感知以及審美理解,老師在課堂上介紹大師的作品,透過縝密的提問,讓孩子更能精準的觀察或聆聽作品,小組討論後發現作品特色,經由老師的歸納而對作品有初步的感知。鑑賞也可以是欣賞同學的作品,同齡的創作更能讓孩子理解並產生共鳴。理解了作品的特色之後,開始進行風格仿作與技巧練習,最後能輸出於自己的作品當中。
每年的「青山美展」以及「藝文嘉年華」更是孩子們非常期待的展演活動,「青山美展」將中、高年級孩子的美術課作品進行展現,展區間各有特色,有展示個人特色及創意的文字設計;有集全學年力量,一人一根冷暖調羽毛組合而成的童趣鳥兒大賞;有觀察田園區的樹叢,運用水彩畫出亮暗面的樹……,在大下課時,常常可以看到低年級的同學,興奮地在青山美展廊道欣賞學長姐的作品,期盼自己升上中年級時,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美展的一份子。「藝文嘉年華」,是康橋四、五年級孩子們共同的回憶,全班將音樂課所學到的歌曲搭配美勞課所製作的配件進行演出,每個人都是這場演出中的重要角色,依據每個人的特質與專長,有指揮、有樂器伴奏、有合唱,也有肢體的律動,透過班級表演以及班際之間的相互觀摩,讓孩子探索自己的藝術興趣與能力,並展現欣賞禮儀。
除了鑑賞與表現之外,藝術老師在課程中也會建立藝術與人、我、自然、環境的連結,將藝術融入於生活。【美術X自然】帶著孩子走進田園區,經由教師的引導,孩子觀察到整棵樹不同部位的質感以及因光影而產生的深淺變化,回到教室運用水彩技巧進行描繪。【美術X音樂】聆聽音樂的感受可以用語文文字進行表達,經由老師的引導,也可以用點線面的作品進行呈現。【美術X菁英活動】透過雪山照片,觀察不同面向的山脈紋理,透過所學的水墨山石的皴法進行揮灑。透過課程的實施,期望破除分科僵化的教學形式,並整合其它領域的知識結構。
在基本學習領域的課程之外,對藝術渴望有更多學習時間的孩子,則會從社團出發做延伸與加強,美術相關社團會鼓勵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媒材、技法與形式進行創作;音樂相關社團除能透過自己的樂器與聲音,表達自身對於藝術的感知,亦能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
康橋在藝術課程中,讓學生鑑賞並理解各類藝術形式與作品;在各式展演中,營造許多讓學生得以表現的舞台;透過與各領域學習之間的連結,讓藝術得以實踐於生活。希望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經驗的累積,孩子能培養愛好藝術學習的興趣,進而建立藝術的素養與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