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在多數人的觀念中是個抽象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有著多元的面向,但卻不容易清楚定義它究竟是什麼。
如果從培養孩子品格力的角度,或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習慣。習慣會隨著時間逐步養成:睡前要刷牙、飯前要洗手……,這些一開始都是我們給予的規範,久了以後,會慢慢發現它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在康橋,我們讓品格從四個面向融入校園生活,透過帶領孩子實作,讓抽象變得可見,由體驗產生學習。
學校的典禮儀式是最顯而易見的品格教育,從會場莊重而沉靜的氛圍讓孩子懂得參與儀典的「禮節」。舞臺上頒發的獎項,除了鼓勵孩子堅持不懈的成果外,也在塑造眾人學習的楷模。教育宣導更得以適時提醒孩子需關注的生活常規。
各項學校重大活動中,最常見的辦理原則就是不鋪張。讓活動回歸到最原始單純的意義,不需要透過花俏的堆疊,只要真心的互動參與。呼應平時整齊統一的服儀、二手衣的傳愛及不收送禮物的原則,建構給孩子一個「儉樸」的校園生活。
走進教室,課堂上常見的風景是同儕間的美好互動,藉由活化教學的引導,許多艱深的知識才得以展現全貌。事實上,小組討論並非想像中容易,每個成員要勇於分享想法、傾聽他人意見,甚至面對衝突,在許多不同的答案中尋找共通點,取得共識來產生小組的成果。這些過程都在培養孩子相互「尊重」,獲取更廣闊的心胸。
擔任班級幹部是榮譽也是責任。可以發現康橋的每個孩子幾乎都擔任了「某個長」的工作。除了傳統印象中的班長、風紀長、整潔長等,還有白板長、影印長、電源長好多的職稱,每份工作都是班級運作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服務的同時,孩子也在學習對自己所掌的任務「負責」。
從三年級埋下種子的「山是一所學校」圓夢活動,透過觀摩產生的嚮往期盼,隨著年齡漸長,逐步變成對於自我的許諾。攀登高山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在過程中產生的艱辛都在考驗著孩子的毅力。從朗誦宣言的那一刻直至完成,孩子才懂得堅守承諾的不易與「誠信」的可貴。
探索教育課程在提供給學生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情境,這項艱難的任務無法獨力完成,需要群策群力的分工,充分運用領導、溝通等技能解決問題,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化為可能,讓孩子透過體驗發現「合作」的重要性。
關懷付出本身就可以是一種成長,但是要看投入了多少心力而定。康橋的孩子,多半擁有經濟狀況不錯的家庭,捐錢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件難事,做完了自然也沒有什麼感想。所以我們規劃讓孩子在付出的過程中學習。藉由走入社區的行動勸募,孩子得開口向陌生人要錢,經過努力、被拒絕、再嘗試的過程。不少孩子會發現:「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從別人手中拿到一百元是這麼困難的事」、「如果我以後有機會幫助別人,我不會隨便拒絕的」。「感恩」和「關懷」就此深入孩子心中。
康橋的教育在致力培育孩子成為社會菁英的同時也能擁有高尚的品格,如果我們期盼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成為一位值得眾人敬重的君子,就要從現在開始培養習慣。康橋品格力,我們從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