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於疫情帶來的紛紛擾擾,時間依著自己的腳步向前邁進。盛夏蟬鳴、鳳凰花開,於是又到了離別的時節。即將畢業的孩子把握著最後機會,在校園裡的角落探尋,帶著不捨和曾經年幼的自己告別。
走進田園區,珍惜在都市裡難得的翠綠。我們曾學習用不同感官體會風的流動;親手栽種收成自己的植作;在靜謐的夏夜裡追逐螢光;觀察四季不同動植物、昆蟲的交替;陪伴著領角鴞破蛋、成長、離巢。在這裡,我們看見了「自然」的面貌。
泳池畔正播放熟悉的暖身操音樂,榮耀的黑帽妥善收藏著,等待我們曾教導過的小白帽弟妹們成長追求。體育館中歡笑嘈雜的活動聲,讓人想起了那些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一起奔跑跳躍的競技;一起風雨無阻的小鐵人。在這裡,我們的「肢體動覺」伴著汗水伸展奔放。
從演藝廳漫步至藝文廊道,我們曾度過許多優雅的時光,用音符豐富心靈、用色彩點綴青春,因為每一幅作品都受到尊重,所以勇於發揮自己的巧思。在藝文嘉年華裡盡情歌唱;在年度音樂會上樂音悠揚;在社團成果發表中展現自信。在這裡,我們有著「音樂」和「空間」的舞臺。
走向創客教室,我們曾在這裡玩出許多作品,Scratch、AI機器人和網界博覽會拓展了我們在未來生活運用的可能性,做為數位世代,我們比別的孩子更瞭解科技設備不只是聲光絢麗,而是我們探索這個世界的重要工具。在這裡,「數理邏輯」成為我們攀昇的鷹架。
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教室,白板上師生的字跡交錯成一首協奏曲,我們的學習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授予,知識總是藉著彼此的激盪而浮現,而後深印在腦海裡。活化教學透過人與人、人與知識的互動,成為全班共同產出的成就。在這裡,「人際」也可以成為學習的利器。
下到探索廣場,攀岩牆上有著創造巔峰的回憶,菁英課程給予我們的不只是體能上的提升,更是心智的淬鍊。共同努力完成探索挑戰,總能讓我們對於現象背後的意義有所反思。青山Time展示一幅幅作品,不僅是自主研究的紀錄,也能在字裡行間看見探究過程中無數次選擇所產出的成果。在這裡,我們「內省」自身擁有的能量,由抉擇找到方向。
英語村,距離校門最近的一站,也是我們最初的印象。從聰勤門到畢業照,這裡紀錄了我們小學生活的始末。機場、診所、餐廳、郵局……,彷彿在這裡度過了六年的擬真人生,沒有到國外,但老師把世界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裡,「語文」不是課程,是與國際接軌的生活日常。
在這裡,我們充實生活、成長茁壯;在這裡,我們多元發展、均衡學習。這裡是康橋,我的母校。「這裡有愛等我帶走,這裡有夢等我去成就,從天窗看見彩虹,我相信我能擁有。Kang Chiao brings m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