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本期親親康橋詳細內容請點選此連結(全文下載)

異齡學習在康橋

青山校區校長  許銘欽

  在人類群居生活中,如家庭、職場以及多數的社會活動中的組織,都是不同年齡的一群人組合而成;但學校教育卻反行其道,將同年齡層的孩子集中在一起上課。這是產業革命以來,學校制度成立,在考量經濟因素與教育效果的結果,「班級」於焉出現。班級的封閉性以及一群同齡的孩子在一起,在過去確能顯現明確的生活管理與教學結果,但也容易形成交友的侷限性以及以為同儕只是競爭的狹隘人格。

  這種現象在過去可以透過大家庭的農村社會生活來彌補,透過一群堂兄弟、表姊妹和鄰居小孩等的相處中,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衝突處理的現實,在遊戲中體會領導與被領導,服從與關懷的道理;但是在少子化、核心家庭的社會變遷下,孩子的人際關係普遍出現體驗不足與體驗變質的現象;加上沒有公婆同住,在欠缺教養經驗的年輕父母過度期待、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顯現出較自私自我,盡情發洩情緒,欠缺關懷的個性與人格特質。

  同齡學習的班級制度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容易改變,但課程的方式與內涵應可彌補一些家庭失去的功能。本校在教師群組不斷地教學討論的努力下,嘗試一些改變:首先在各科各單元的教學中,提供小組討論、發表與作業的機會,除培養孩子思考與合作的能力外,預期緩和傳統班級中只是老師統一講授、學生個別作業的競爭現象。

  在某些課程活動中,也跳脫班級、學年的框架,給予異齡接觸的機會。小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天,馬上會接到一封來自小二同學的歡迎信,感受被歡迎的心情,有助於入學的適應,小二生在寫這封信時,早已領悟到學弟妹的入學就像去年此時的自己,感受到一種成長的喜悅。

  老師特地帶著小二的學生到游泳池觀看五年級同學的游泳課,驚奇於大哥姐水中的游泳技巧與速度,「好羨慕!」「我要怎樣努力才可以像大哥姐一樣呢?」小二生們不由自主的嘀咕著,「老師,我們可以去請教五年級的大哥姐嗎?」終於有位小二生提出了建議;「我們要怎樣向大哥姐請教呢?」場景回到國語課的教學討論,「我們可以寫信啊!」,於是產生「小白帽的求救信」的異齡學習課程;老師配合國語課寫作技巧指導小二生完成一封求救信,送到五年級的教室,接到信的五年級同學也配合國語課的寫作,認真的回信;老師們再安排班對班、一對一的機會,讓一位小五生和一位小二生見面,小二生說出心中的渴望,小五生展現哥姐的風範,認真的說明指導,不同年齡的接觸,讓兩人都有著不同成長的歷練,而這不只是兩位學生的邂逅,而是200多位小五生與200多位小二生的故事。

  同樣的,在六年級圓夢雪山的活動中,老師們先讓五年級每位學生寫一封鼓勵的信,當六年級在七卡山莊就寢前,巧妙地送給每一位小六生,給予祝福和勉勵;登山活動結束後,也特地安排一場小五、小六生的對談,讓小六生因自己辛苦經歷的訴說而更具自信,小五生也聆聽了一場精采的傳承,開始啟動了自己圓夢雪山領畢業證書的心理準備。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孩子們因不同年齡、不同的接觸而成長,康橋提供豐富而多元的成長體驗課程,讓孩子們喜歡學校,而喜歡學習,進而喜愛自己。

觀看本期親親康橋詳細內容請點選此連結(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