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本期親親康橋詳細內容請點選此連結(全文下載)

邁向卓越 藝術領航

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  吳品枋老師

  什麼是藝術?一般人會說:繪畫是種藝術、音樂是種藝術、肢體律動是種藝術;教育家認為教學是種藝術,政治家認為談判是種藝術,甚至普羅大眾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算得上是一門藝術。藝術似乎無處不在,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超脫理性的美感,透過創意與想像的抒發,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快樂與富足。

  你是否曾在神社或教堂前舉頭駐足,細細感受那莊嚴恢弘所帶來的寧靜安詳?又是否曾在失落低潮時因為一首歌曲的鼓舞振奮而重燃鬥志?從弘觀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的本身可以平凡無奇,也能是光彩奪目,自古至今有志之士不正是追求死有重於泰山,不願輕於鴻毛,人生就算到了終點也要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自我價值,這就是藝術。

  台灣近十年多來,在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課程統整,注重多元智慧的理念推波助瀾下,藝文領域(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表演藝術)已慢慢從最被犧牲忽略的五育之末獲得相當地位的提升。而康橋從創校開始就致力於藝文的融入,除了打造夢幻城堡般的校舍外觀外;進入了青山校區,三樓即規畫有藝文小舞台,讓孩子能隨時展現自我才藝;四樓的生態、地科角落,讓校園猶如博物館般處處充滿驚奇;而在七樓,我們親手打造的常態性青山美展,更是希望透過展出所有學生的作品,傳達學校重視每位孩子藝術特質的想法,也希望孩子從互相欣賞中提升個人藝術鑑賞力,與珍視每次美勞創作的機會;當所有康橋的孩子下課時的自然駐足,輕聲細語,每穿過一次藝文廊道,就多一次氣質薰陶,更是一種無形的附加價值。

  除了靜態美展外,動態的合唱團成果展、節慶快閃表演、以及頗受親師生好評的藝文嘉年華,已逐漸成為康橋固定的藝文特色活動。尤其當各班為了完美演出,而多花時間排練、製作道具、加入創意橋段,也無形中讓同學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班級氣氛也更為融洽;到了正式表演的那一刻,演出者與觀眾同時齊聚媲美國家級的演藝廳,那種登台的高峰經驗,那種沉浸的聽覺饗宴,讓康橋每一個孩子都因樂聲的飄揚而心靈滿滿。

  當然能有目前的成果並不是一蹴可幾的。許多人不明白以為讓學生在藝文課放鬆是一種可以不用心的放任,以為引導學生展現情意、技能相較於「主科」的認知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實教師營造歡愉放鬆的氛圍,目的在解放孩子們的壓力與束縛,透過「鑑賞」、「仿作」到「創作」,有步驟的開發學生技巧,提升對美的認識,提供相互討論的空間,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以及培養最後將巧思化為作品的耐心,每樣都是康橋藝文領域不斷檢核自己有無達成的目標。

  愛因斯坦(A. Einstein)曾經說過他的智慧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音樂的薰陶,若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做什麼事都會一事無成;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 Jobs)也曾表示,麥金塔電腦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產品,是因為負責開發這產品的工程師亦是一群歷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藝術家。由此可知,藝術可不只是閒情逸致下的玩意兒,它所能影響的範圍超乎想像。而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除了發掘具藝術天份的孩子外,我們更在乎培育每位孩子具備帶得走的藝術能力,從參與藝術創作活動中獲得愉悅、享受和滿足,以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觀看本期親親康橋詳細內容請點選此連結(全文下載)